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,一位身形矫健、目光如炬的小选手吸引了爱游戏体育全场目光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心态,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,赛后接受采访时,这位少年剑客道出了自己的成长感悟:“每一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,站在剑道上,我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
剑道初体验 从胆怯到从容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,当时还在读一年级的他,在一次学校社团展示中被击剑运动员优雅而凌厉的动作深深吸引。“第一次握住剑的时候,我的手都在发抖。”回忆起最初接触击剑的情景,姜鑫瑞露出腼腆的笑容,“但当我穿上防护服,踏上剑道的那一刻,突然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。”
启蒙教练李建平对这个弟子印象深刻:“鑫瑞刚来时并不出众,但他有股不服输的劲头,每次训练结束后,他总会多留半小时,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步伐和刺击动作。”
经过系统训练,姜鑫瑞逐渐在各类青少年比赛中崭露头角,去年参加省锦标赛时,他在关键局分落后的情况下连追五剑,最终逆转取胜,那场比赛后,他的眼中多了一份以往没有的坚定。
赛场见真章 自信源于准备
“很多人以为击剑只是体能的较量,其实它更考验心理素质。”姜鑫瑞谈起击剑战术时显得格外老成,“每次上场前,我都会深呼吸,告诉自己‘准备好了’。”
这种自信并非与生俱来,姜教练透露,姜鑫瑞曾因一次比赛失误而情绪低落整整一周。“那时他才九岁,因为一个不该有的失误输掉了比赛,回来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第二天却早早来到训练馆,说要加练。”
在姜鑫瑞看来,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的最佳方式。“每次站上赛场,听到裁判‘开始’的口令,所有紧张都会转化为专注,赢了的比赛让我相信自己的实力,输了的比赛则让我看清不足,正是这些胜利与失败,一点一点积累成了我的自信。”
孤军奋战 场上唯有靠自己
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——这是姜鑫瑞从无数次比赛中总结出的心得,击剑是一项极其个人化的运动,选手独自持剑,面对对手,所有决策都需在电光火石间独立完成。
“记得有一次重要比赛,我在局间休息时望向观众席上的教练,希望能得到一些提示,但教练只是对我点了点头。”姜鑫瑞说,“那一刻我明白了,在剑道上,没有人能替我思考,没有人能替我出剑。”
这种认知让这个少年比同龄人更加早熟,他的母亲告诉记者,自从练习击剑后,儿子在做作业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,第一反应不再是求助,而是先自己想办法解决。“击剑教会了他独立和担当。”
平衡之道 学业与击剑并进

作为一名小学生,姜鑫瑞同样面临着学业压力,他的书包里总是同时装着课本和训练装备。“训练结束后,我就在回程的车上写作业,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挤一挤总会有的。”他俏皮地引用了课本上的句子。

班主任老师对这个特殊的学生赞誉有加:“鑫瑞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,击剑培养了他的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,这些品质同样适用于学习。”
未来可期 梦想国际赛场
谈及未来,姜鑫瑞的眼睛亮了起来:“我的梦想是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。”为此,他特意收集了许多著名击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,反复研究他们的技术和战术。
“我知道这条路很长,需要付出更多努力,但每一次比赛都在告诉我——你可以做得更好。”姜鑫瑞说这话时,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,仿佛手中正握着那把熟悉的剑。
国家青年击剑队教练组组长陈东在观赛后表示:“像姜鑫瑞这样既有天赋又肯努力的苗子非常难得,他对于击剑运动的领悟超出了他的年龄,特别是对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的理解,这正是优秀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。”
薪火相传 带动校园击剑热
姜鑫瑞的成功也在校园里掀起了一阵击剑热,他的同班同学小李在观看了他的比赛后,毅然报名参加了击剑社团。“看着鑫瑞在赛场上帅气的身影,我也想像他一样自信。”小李兴奋地说。
对此,校长表示学校将继续支持击剑运动的发展:“我们很高兴看到学生们通过体育项目获得成长,姜鑫瑞同学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勇于挑战、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。”
夕阳西下,训练馆内再次响起剑刃相交的清脆声响,姜鑫瑞的身影在剑道上来回移动,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训练服,明天,还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;而今天,他依然在与自己的极限赛跑。
击剑这项古老的运动,正见证着一位少年如何用手中的剑,一次次划破迷茫,为自己开辟前行的道路,在那条十四米长的剑道上,姜鑫瑞不仅学会了如何进攻与防守,更找到了自信的源泉和自立的勇气。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
发表评论